AI资讯

Sora诞生后 人工智能给艺术生产带来什么?

2024年2月16日,OpenAI推出震撼全球的人工智能模型Sora。根据文本描述的要求,Sora可以直接输出长达60秒的视频,视频可以呈现非常清晰逼真的周边环境和较为复杂的多角度镜头,还可以生成情感层次丰富的人物或者动物角色,展现出人工智能在理解、复刻现实世界和创造复杂视觉内容方面的高超能力。

Circuit board in shape electronic brain with gyrus. computer neural networks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neon cyberspace with glowing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直接冲击艺术的生产和创作。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使用人工智能工具Disco diffusion、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2018年,一件名为“爱德蒙·贝拉米肖像”的人工智能绘画作品以超出估价40倍的43.25万美元在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2022年,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使用人工智能绘制的画作“太空歌剧院”,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艺术博览会上获得比赛冠军。可见,人工智能的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与人类同台竞技的水平。

继文本、图像之后,Sora将人工智能技术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多维地进阶到难度更大的视频领域,使“让一部小说快速变成一部大片”的天方夜谭近在咫尺,实现了难以想象的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模拟能力。在全球范围内,相比于PiKa、Runway、Stable Video Diffusion等只能生成几秒到十几秒的短视频,OpenAI的创新力和质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其产品的通用性和卓越性直接碾压和挤出了一众相似产品的创业公司。Sora可能给游戏、宣传片、广告业、长短视频、影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行业带来颠覆性冲击,引发新一轮艺术内容创作和生产产业的革命,带来相关产品内容的繁荣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出了指数型迭代模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让人们猝不及防。

  激发创意创新,达成人机交互

科技与艺术结合由来已久,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科技发展状态。当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已经远远跨越绘画形式,科技丰富了艺术创作广度和深度,给艺术家插上了实现想象的翅膀。

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创造力和人文关怀。艺术创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艺术学习离不开模仿,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对生活深入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记忆力和知识的加工提炼能力是重要的因素。

人工智能通过学习互联网上海量艺术作品数据信息,从已有的图像、视频和影视作品中提取趋势性特征,通过模仿、打散、再造等方式生成新的艺术作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即使是没有艺术训练和艺术素养的普通人,输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描述性的文字,就可以快速生成想要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激发创意和灵感,重构多种创作场景。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启发和打开人类的想象空间,由此激发艺术家的深入思考,拓展和丰富艺术作品广度和深度,并通过不断修改和优化,生成高水平作品。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与人类需要以人机交互的对话和合作的关系存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提升了数字艺术作品的交互性和参与性。人工智能可以作为艺术家的助手,与艺术家共同完成创作过程,机器也是艺术作品的共同创造者。人类可以通过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增强自身能力甚至是超越自我。让观众进入艺术空间,与艺术家和机器算法一起创作的艺术,可以触发主体、空间与客体之间关系边界的重构。

  降低创作门槛,提升市场效率

人工智能创作基于互联网海量深度学习,这与画家们在创作前要大量临摹学习前人作品相类似,但是人工智能创作只需要几十秒或者几分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大幅降低了艺术家的长期学习时间和资金成本,提升了艺术生产的效率。

人工智能颠覆了传统的艺术生产模式,艺术与科技结合得更加紧密,拥有审美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大众也可能生产出优质艺术品。人工智能创作大幅降低艺术包括设计生产的门槛,提升艺术品市场供给,从而导致艺术品价格下降,使艺术品的收藏和消费更加亲民化和百姓化。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收藏家和消费者的愿景变得愈加明显。艺术从被人们敬仰的神坛走向普通百姓,在挑战和变革传统艺术生产方式的同时,使当代艺术具有了崭新的理念、特征和接受方式。

在反复机器学习和不断迭代过程中,人工智能越来越和人类接近,它也会具备人文性和创造性。互联网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巨大语料库、图片库和视频库等,我们人类大脑的记忆能力可以与人工智能巨大的互联网资源竞争吗?肯定不能,人类无法与机器的超高学习能力和效率赛跑。那么,人类还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吗?在科技改变世界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如何顺势而变?

  替代普通工匠,催生卓越人才

很多人认为,由于人文性和创造性,艺术是最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而残酷的现实是艺术成为被人工智能最先挑战和冲击的领域。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使艺术家以及相关机构感受到被机器替代和被时代淘汰的巨大压力。

人工智能作品对人类的最大挑战是其快速的商业化带来的广泛运用。由于其产品生成的快速和廉价容易被市场选择,从而大规模替代艺术工匠。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会重塑整个艺术产业链和艺术生态,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人工智能作为艺术创作的辅助工具,可以把人从重复性的工具式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优质的原创永远都有价值和需求。艺术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的社会价值,人工智能难以企及,人工智能会使艺术原创性更加珍贵。人工智能取代的是匠人,而非卓越的艺术家。未来的发展需要技术和艺术都具备的优秀跨界人才,即使技术再完备,关键环节也必须有优秀的人来把控、优化和提升。

从十八世纪的蒸汽机到今天的人工智能,人类历史的数次工业革命,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引发产业革命,同时推动了全球经济版图重构。前三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解放了很多繁重脏累的体力劳动,也就是说取代了很多蓝领工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教育,提升专业技能和本领。前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历程表明,技术创造的就业岗位多于它所取代的就业岗位。但是这次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革命,从范围、规模、技术来看,都和前三次有很大的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大量替代的是脑力劳动的白领。前三次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把人的体力扩大数亿倍,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把人的智力提升数亿倍。

不可否认,目前人工智能并不完美,在艺术生成和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Sora模型在模拟复杂场景时仍会出错,可能无法理解因果逻辑;“眼见不一定为实”,逼真的视频不一定就是真实发生;数据、视频等内容存在知识产权问题等。在社会层面,从短期来看,人工智能的运用可能会使一些职业消失,从而影响就业。经过阵痛,劳动力市场逐渐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方法总比问题多,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智慧的人类结合终将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我们必须正视和拥抱它,最大限度利用其优点,站在人工智能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解决问题,面向未来。人工智能作为一把双刃剑,其发展和应用需要在道德和法律框架内进行,以确保其能够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期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与人类优势互补共赢,共同拓展艺术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DIRECTOR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QQ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